心裡一直對很之前的一則新聞有很深的映像,新聞的內容裡有一張圖,圖中有隻寄居蟹把一個養樂多當成殼背著,原因是:貝殼都被觀光客和小販撿走了。

記得我還小的時候常去海邊玩,那時貝殼很多,常常撿,種類很多,常見的有寶螺、芋螺、榧螺、角岩螺、麥螺、織紋螺、筆螺;很美的玉兔螺、飛彈螺、紫口珊瑚螺;還有很多奇怪的貝殼,甚至是化石,每次去海邊都會留一些特別的起來,回家如果發現重複就會選一個,另一個就等到下次去海邊時放回去,或直接丟到家裡的海水缸。去海邊玩的日子為我的童年帶來不少歡樂。

隨著年齡長大,越來越少去海邊,直到新聞報導,才知道海邊的貝殼已經如此嚴重的缺乏,很心疼。家裡的海水缸早就收起來了,我把裡面的貝殼挑了起來,又從我的貝殼瓶裡挑出一些真的很愛的,打算下次去海邊時一起放回去。

去年因為工作關係,拿到一小袋壞掉的貝殼工藝品...

心中無限感慨,上面的熱熔膠無敵難清,弄得整手是洞,也沒弄完幾個,費時費力,我也用了熱水、去光水,效果都不好,又怕傷了貝殼的美,爬文也沒有人有較好的建議,後來一忙就擱著了。

不知何時,想法開始轉變,我不再在乎被殼的外表了,所以處理方式也漸漸形成。

今天難得早起,不想做該做的事,就想把貝殼弄起來。

9:00  我把前陣子因為工作關係拿到的玻璃空瓶拿了出來,把貝殼工藝品分屍,一個一個拆開,丟入瓶子裡,再把一瓶全新,號稱不傷底材的除膠劑倒入(我猜就是有稀釋而已啦),然後就是"浸泡" + "Shake" * ∞


趁著空檔期間上網查了下,原來去年暑假時新聞有再撥一次,好像還有不少活動,可惜那時我人在外地實習,沒有電視可看,所以不知道。爬文找圖,想找回當初震撼我的那隻養樂多寄居蟹,結果看了一堆奇怪的寄居蟹,還是沒找到。

到是在找圖的過程,有了依些新想法和看法,我把這些奇怪的寄居蟹拼成一張圖,大家跟我有一樣的感覺嗎?
我們的海邊沒有貝殼,確有這些奇奇怪怪的垃圾,究竟我們該檢討的是因為私慾把貝殼帶回家,還是我們國人素養不好亂丟垃圾?又是否要慶幸我們亂丟垃圾,好讓這些寄居蟹有"家"?

水管、瓶蓋、玻璃罐、塑膠杯、量匙、燈泡底座...我們把我們美麗、馥郁資源的大海當成什麼?無敵大型天然垃圾場?

交戰數回合後,看來這兩個玻璃瓶是報廢了。我把浸泡過除膠劑的貝殼一個一個拿起來,用鑷子和青春棒!?清理乾淨(因為細部真的不知道要拿什麼清,看到就拿來用了QQ),丟入乾淨的水裡,不行的再繼續泡。全部弄完後,再用熱水川燙,想說可以把大部分的化學物質沖掉,最後瀝乾、擦乾。

只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餐盒平鋪一層,用完時已經17:00了...

我從一開始每顆都很堅持的用乾淨,到最後殼口沒膠就好。

從一開始堅持每個都光滑,到最後有點黏黏的就讓大海的雜質讓他不黏吧!不會傷害生物即可。

從一開始想讓他像不曾離開海邊,到最後希望他身上的痕跡可以告誡下一個過客,不要再把他帶離海邊了。

唯一的堅持,就是讓這些貝殼算乾淨的回到海邊,讓寄居蟹不要再流浪了。

記得大海丟海星、小魚到岸邊的故事嗎?我們像在玩一種遊戲,你丟我撿的遊戲,只是這次,是觀光客、小販撿走;我們處理完丟回大海,這是一個很奇妙的角色轉換...對吧!

下面是一篇相關文章,裡面有回收貝殼的網址,如果有不要的貝殼就寄給他們吧!

http://www.greeninside.com.tw/?p=275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ima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